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规章制度 >> 正文

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

2017年03月07日 08:40  点击:[]


目录

第一章  校园生活安全

一、校园滋扰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二、发现形迹可疑人员应如何处理

三、遇到滋扰时怎么办

四、如何处理男女求爱的滋扰

五、什么是食物中毒?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六、什么是骚扰电话?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七、大学生接到骚扰电话怎么办

八、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后怎么办

九、什么是正当防卫?大学生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十、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正当防卫

十一、大学生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后怎么办

第二章  防盗防骗防抢劫

一、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

二、发生在高校的诈骗案中,针对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骗术

三、大学生如何提防马路骗子

四、女性为什么容易受骗

五、女大学生如何防止受骗

六、高校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作案分子主要采取哪些方法和手段进行盗窃

七、学生宿舍什么时间容易发生被盗案件

八、学生宿舍防盗应注意哪些问题

九、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现金和贵重物品?发现存折丢失怎么办

十、大学生如何才能避免被抢劫

十一、大学生遭遇抢劫应如何处理

十二、旅途中遇到坏人抢劫怎么办

第三章  大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一、大学生交通安全的概念与交通事故的危害

二、大学校园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交通事故的预防

五、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办法

第四章  网络安全

一、大学生上网聊天交友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大学生在浏览网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如何避免遭遇网络陷阱,防止网络欺骗

五、如何提高法律意识,预防网络犯罪和利用网络犯罪

第五章  防止性侵害

一、发生在校园中的性侵害形式有哪些

二、容易遭受性骚扰性侵害的时间和场所

三、哪些女大学生容易受性侵害

四、女大学生如何防止遭遇性侵害

五、女大学生在遭遇性侵害时该如何处理

六、女大学生宿舍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七、女大学生出行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第六章  高校消防安全知识

一、高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二、高校火灾隐患的部位和物品有哪些

三、怎样拨打火警电话

四、怎样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

五、火灾的预防

六、一旦发生火灾该如何做

七、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方法

第七章  大学生打工就业陷阱及防范

一、大学生打工就业常见陷阱及防范方法

二、大学生择业时如何防止受骗

第八章  国家安全知识教育和保密知识教育

一、为什么要在大学生中进行国家安全知识教育

二、大学生应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三、为什么要在大学生中进行保密知识教育

四、如何防止失密、泄密

第九章  心理健康与安全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二、什么是不良心理?大学生主要有哪些不良心理表现

三、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四、大学生中有哪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容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五、大学生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

六、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

七、特困大学生如何面对经济上的困难

八、大学生如何看待自杀行为

第十章  遵纪守法

一、大学生应如何接受法纪观念教育

二、大学生如何有效控制饮酒,避免醉酒和酗酒现象发生

三、学院为什么要禁止大学生赌博?如何抵制和拒绝参与赌博

四、学生为什么要远离毒品,如何预防毒品侵袭

五、什么是黄色淫秽制品?它有何危害性?大学生如何抵制黄色淫秽物品的危害

六、为什么严禁大学生男女同居

七、学生丢了钱物之后,若怀疑是周围人所为怎么办

八、如何正确反映学院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九、大学生如何应对不利于学院稳定的事件

十、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邪教问题

温 馨 提 示

本手册仅作为同学们的生活指导,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切勿生搬硬套;如果该手册与相关法律和规定不匹配之处,请按相关法律和规定执行。

第一章  校园生活安全

一、校园滋扰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校园滋扰从广义角度来说,是指对校园的各种形式的侵犯。在这里具体讲是:对校园秩序的破坏扰乱,对大学生的无端挑衅、侵犯甚至伤害。

(一)校园滋扰常见的表现方式

1、校内外的不法青少年通过多种途径与少数大学生交往结识,如发生矛盾或纠纷,有目的的入校寻衅滋事,伺机进行报复。

2、一些受变态心理驱使的青少年到校内游逛,有意扰乱秩序。

3、在一些职工宿舍区与教学区混杂的院校,某些法纪观念淡薄的教工子弟与学生争夺活动场地等引发矛盾和冲突。

4、有的不法青少年在游泳、舞会、观看比赛等偶然场合中与大学生发生矛盾,进而发生冲突等。入校滋扰,有的事先有明确目的,有的并无确定目标。无论是哪种形式,受滋扰的对象往往是大学生。在一些地处城乡结合部或周围居民密集的院校内受滋扰的程度可能会更深。

(二)校园内易发生滋扰的部位

1、体育运动场所,如运动场、溜冰场等。

2、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如舞厅、礼堂、影剧院等。

3、生活场所,如学生宿舍、食堂等。

4、学习场所,如图书馆、实训室、教室等。

5、行人稀少、环境阴暗偏僻的校园边角地带、小树林等处。

二、发现形迹可疑人员应如何处理?

所谓形迹可疑人员就是出现在校园内的行为举止、衣着、动作习惯等明显有别于校内师生员工,语言疑点较多或行为诡秘的人员。遇到形迹可疑人员,应仔细观察,记住可疑人员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身高、胖瘦、相貌、衣着、口音、动作习惯,以及身上痣、瘤子、斑痕、刺花、残疾等各种特征,佩带的戒指、手镯、项链、耳环等各种饰物的情况,以便向公安保卫部门提供破案线索。

发现可疑人员应采取正确的方式处理:

1、发现形迹可疑人员应主动上前询问,这时态度要和气,但问得应仔细些。如果来人确有正当理由,一般都能说得清楚。如来探亲访友的,多半所说姓名及所在院系、年级、班级不错。必要时还可帮助找人。

2、来人回答疑点较多,所说的院系、专业、年级不对号,要找的人根本不存在,神色慌张、左顾右盼等,则可进一步盘问,必要时还可问其姓名、单位,然后要求看看其有无身份证、工作证、学生证等证件。为避免矛盾,也可叫学生干部、值班人员出面询问。经核实身份无误,又未进一步发现盗窃证据,可由值班人员记录其单位、姓名、来校时间后让其离去。

3、如来人经盘问疑点很多,不肯说出真实身份,或身边携有可能是赃物、作案工具等物品,应由值班人员或学生治保人员按有关规定谈话将其拖住,并打电话报告学院保卫部门,尽快来人审查弄清情况。

4、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态度始终要和气,即使可疑人激动争吵,也要与其讲明道理,切不可动手;二是不能随意进行搜查,因为这样做是违法的;三是如果可疑人员真是盗窃分子,还要防止其突然行凶或逃跑,要及时报案;四是做到注意安全、随机应变、以正压邪、急而不乱。

三、遇到滋扰时怎么办?

大学生是校园的主人,理所当然要积极维护校园秩序,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外部滋扰做斗争。如何处置所遇到的问题,总的要求是:掌握法律武器,依靠组织和集体,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斗争,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思想准备,正确看待,积极干预,慎重处理。

2、依靠组织,依靠集体的力量,积极干预和制止违法行为。

3、注意策略,避免纠缠,防止事态扩大。

4、自觉运用好法律武器。同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坚持以理服人为主,不要轻易动手,在危及学院、他人和自身安全时,可以实行正当防卫,但要掌握分寸,不要防卫过当;二是要注意掌握证据;三是要加强自身修养,与人为善,不因小事而惹是非。

四、如何处理男女求爱的滋扰?

在学生中求爱的滋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单恋者的纠缠,一方有情,另一方无意,有情者积极进攻,究追不舍;二是原来有恋爱关系,因某种原因,一方提出终止,另一方无法接受,因而苦苦纠缠。为摆脱这种求爱滋扰,应做到:

1、处事果断,态度明朗。如果你并无恋爱打算,对于那种单恋的追求者,应明确拒绝;如果是正在恋爱中或曾经恋爱过的对象,你要冷静考虑,如果没有希望,就要明确告诉对方,让其打消念头。若是态度暧昧,模棱两可的话,对对方来说增加了幻想,因而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麻烦。

2、遵守恋爱道德,讲究文明礼貌。在拒绝对方的要求时,要讲道理,耐心说服;要尊重对方人格,不可挖苦嘲笑,更不能在别人面前揭露对方隐私。

3、要正常相处,节制往来。恋爱不成,但仍是同学、好朋友,不可结怨,更不能成为仇人、敌人。在交往中,最好要节制不必要的往来,以免对方产生“物是人非”的伤感,让对方尽快消除心理上的伤害。

4、遇到困难,要依靠组织。如果你认为制止不了对方的纠缠,或者发现对方可能采取报复行为等,要及时向老师和领导汇报,依靠组织妥善处理,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五、什么是食物中毒?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一般认为凡是由于食用各种“有毒食物”所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可统称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系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近年来,一些高校发生大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给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为防止食物中毒,在校大学生应做到:

1、不乱食用公共食堂以外的食物、小吃等,以防止食用以病死毒死或不明死因的畜禽为原料制作的食品以及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食品,不食用过期食品、三无食品及劣质食品等。

2、不饮用生水及过期变质饮品,夏季剩余饭菜食物,不要放在温度高的地方,防止食物变馊变质。

3、不到卫生条件差的餐饮场所用餐,不食用半生不熟的烧烤肉类食品。

4、食用凉菜、瓜果、蔬菜要认真清洗、消毒。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六、什么是骚扰电话?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多次或长时间拔打当事人电话干扰其正常工作、生活、休息或用电话讲述当事人不愿接受的内容,叫电话骚扰。进行电话骚扰的行为及其内容叫做骚扰电话。骚扰电话一般有骚扰对象特定性、电话内容淫秽和作案对象知情性等特点。其表现形式大致有:相识异性之间以要求建立关系为名的骚扰电话;矛盾双方之一以说事、谩骂为内容的骚扰电话;以推销做广告为名的电话;性骚扰电话;恐吓电话等。

七、大学生接到骚扰电话怎么办?  

对于异性打来的求爱电话,要端正态度,严辞拒绝,不可拖泥带水;对于谩骂电话,可以录音,同时警告对方不要继续,否则将负法律责任;对于推销之类的广告则只要挂断即可;对于性骚扰电话,要注意收集证据,及时报案;对于恐吓电话,要能正确对待,千万不可为隐瞒自己某些不可告人行为而满足对方要求,否则会后患无穷。

八、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后怎么办?

1、克制情绪,避免矛盾激化。

2、相信组织,就近寻求支援。

3、向学院保卫处或公安部门报案。

4、及时向本院、系说明情况,由院系出面协调。

九、什么是正当防卫?大学生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就是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行为,制止其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以保卫国家、公共、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的合法利益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必要损害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1、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不法侵害。一般来说,不法侵害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带有较明显的紧迫性或攻击性的行为。对于合法行为如公安人员的拘留、逮捕,群众捉拿或扭送罪犯等,不能进行所谓的正当防卫。

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谓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这种侵害是实际进行的,而不是主观想象的、推测的;二是指不法侵害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发生或已经结束的。如果凭借错误的想象和推测而事先防卫,则属于假想防卫;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再对不法分子进行防卫,则属于事后防卫,是一种非法的报复行为,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3、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是不法侵害者本人。正当防卫的目的是制止、排除不法侵害,故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而不能对其他人实施,(如不法侵害人的亲属等)。另外,对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如现场的组织者、指挥者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防卫人在实施防卫的过程中如果给第三者造成损害,可以根据其主观有无罪过来确定其应否承担刑事责任。

4、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是正当的防卫意图。正当的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合法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正当防卫之所以是正义的,就在于它是为了保护这些合法利益,这是正当防卫的基本出发点,离开了这个基本出发点,正当防卫就不能成立。也就是说,为了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防卫(如盗窃犯为了保护盗窃来的财物而实施的防卫),就不是正当防卫。

5、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所谓必要的限度,是指正当防卫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为限度。即只要这种防卫行为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是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则不论其性质、手段、强度与后果是否和不法侵害行为相适应,都不能认为是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反之,如果防卫所采取的措施不是当时情况下所必需,行为人应就其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十、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正当防卫?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4、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当你准备进行防卫时,如果符合上述四个条件,那么,你就不必担心自己是否会负刑事责任了,而应积极勇敢地进行防卫。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双方打了架,后动手的一方总说自己是在正当防卫;学生打了架,家长参加调解的时候,也总是说自家的孩子后动手,是正当防卫!那么,双方打架后动手的一方真是正当防卫吗?一般说来,打架还手的一方,不属于正当防卫!这是因为正当防卫的第一个条件是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包括有社会危害性的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但主要是指犯罪行为,如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等,对这些行为,如果不果断采取防卫行动,使其停止非法侵害,将会对社会、对人身等造成重大危害。打架还手就不同了,甲动手打了乙,乙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比如报告老师或相关组织解决,没有必要一定要动手还击。动手还击引起互殴,不利于同学间的团结和校园秩序的稳定。所以,两人打架,不论何方被打致伤、致残,还手的一方一般不算正当防卫。如果因还手而使打架事态恶化,不论是先动手造成的还是后动手的造成的,对方都要依法律负应有的责任。所以,避免打架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遭到对方的非法暴力侵害,比如先动手的一方拿棍子或凶器施暴,你就应尽快躲开,脱离危险,并报告老师。但却不可以正当防卫为借口而还手打人,把事情闹大。

十一、大学生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后怎么办?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大学生应牢记这个权利、善于运用这个权利,保卫国家、公共利益,保卫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权利。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个法律武器,大学生应当掌握好这个武器。当遇到抢劫、盗窃、强奸、行凶、杀人、放火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就要善于运用正当防卫行为来维护合法权利。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后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主动配合公安执法人员打击犯罪行为。

第二章  防盗防骗防抢劫

一、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不加选择地结交朋友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从学校走进学校,进入大学后吃住在学校,每天过着宿舍——食堂——教室(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大多数学生喜欢结交朋友,但一些同学防范意识差,警惕性不高,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

在大学校园里,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一些来访的老乡、熟人、同学,或同学的同学、老乡的老乡、朋友的朋友之类的人。然而,这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可许多学生又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而且有些学生常常把他人来访看作是自己的一种荣耀,这就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三)疏于防范是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据资料显示,在校大学生被骗取钱物,绝大多数是疏于防范。事实上,很多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热情奔放,性格直率,经历的事情很少,没有处事经验,防范能力也比较差,大多数人被骗后方知后悔莫及。

(四)求人办事,成事心切,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难免求人相助。在校大学生涉世不深,有时为了办事而轻率交友行事,不分青红皂白,弄不好就要被骗。据了解,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一般为:急于求成,爱慕虚荣而无戒备之心;想经商助学而缺乏资金和经验;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又没有门路;不经过自己劳动而想摇身一变为富翁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上当受骗的诱发心理因素。

二、发生在高校的诈骗案中,针对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骗术?

1、通过上网聊天交友,取得信任后,编造谎言进行诈骗。

2、假称自己发生意外,利用同学的同情心理寻机诈骗。

3、以恋爱为名进行诈骗。

4、编造学生在学院受到意外伤害,对学生家长及亲属实施诈骗。

5、冒充学院工作人员诈骗学生。

6、利用手机发短信息中奖诈骗。

三、大学生如何提防马路骗子?

近年来,在诸多诈骗案中,马路骗子屡屡得手,在受骗的人中年轻人占大多数,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应特别注意提防马路骗子。

1、不要贪图小便宜。诈骗活动得逞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利用了受骗者爱占小便宜的心理。

2、不要在马路上向无证摊贩购买自己不了解合理价格和质量标准的商品。不要听信货摊周围有人叫好、喊便宜,甚至争先恐后去抢着买,说不定他们就是所谓的“托”。

3、提防魔术行骗。许多魔术行骗看似公平,实则暗藏机关,一般人看不出他做的手脚。如果稍有不慎,行骗者就有可乘之机,让你尝点甜头后,把你宰得头破血流。因此,遇到摆摊的魔术,一定莫入圈套。

4、不要轻易参与骗子的游戏活动。骗子的意图有时很容易被人看破,但是他往往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或参与心理引你上钩。如一些马路骗子在街头巷尾摆设的游戏,他总是先引诱你参与,设法使你在参与中享受到乐趣,尔后诈骗你的钱物。

5、警惕骗子利用封建迷信诈骗。一些骗子利用看病、算命骗钱,利用想尽快看好病的心理引你上当,心甘情愿地拿钱去看病,其实得病就要到正规医院去诊治,不要被迷信迷惑。

四、女性为什么容易受骗?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精明”的骗子越来越多地把目标锁定在女性身上,而且屡屡得手,其原因主要有:

1、女性大多珍视感情,且富于同情心,易对别人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一些人正是看准了女性的这一特点而更多地对女性行骗。

2、女性大多讲义气、爱面子,容易迁就对方。女性常常碍于情面,对本该认真的事却羞于表达,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又不忍拒绝,导致骗子得寸进尺。

3、有的女性急于求成,喜欢搞短期行为,容易被一时之利诱惑。现实生活中有些女性仅仅因为对方的一两句“我爱你”、“说话算数”,便很快对其形成了“讲信用,靠得住”的“良好”印象,一旦对方再施以小恩小惠,就很容易放松警惕,让骗子牵着鼻子走。

五、女大学生如何防止受骗?

(一)别等出事后才想起法律

具备法律意识,不仅是在事后知道要运用法律,更重要的是应将法律意识贯穿于事前和事中。事前要履行完备的书面法律手续,不作口头协议,书面手续要力求明细化。

(二)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对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对其提出的问题或允诺不要轻易相信,不能把自己的身份、联系方式等轻易告诉他人,更不能随之独往。

(三)别幻想不劳而获

当你面对诱惑时,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任何时候都得想一想:人家凭什么给我这么多好处?这样做是否符合常理?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要注意分析对方在许诺给你的利益做个对比,就会得出比较客观和是否可行的结论。

(四)切忌感情冲动和义气用事

有很多不法之徒专以“交友”、“恋爱”、“求助”为名,利用女性的爱心和情感来行骗,要当心甜言蜜语或“慷慨义举”后所隐藏的欺诈。

(五)一旦发现受骗,必须镇静

千万别慌神,赶快想办法及时掌握对方有罪的证据,迅速报案,要防止打草惊蛇。有人认为把钱追回来是关键,所以,在发现上当后便想私了,于是主动找上门去恳求骗子返还财产。这是很愚蠢的做法,这等于告诉对方骗局已经暴露,提醒骗子赶快逃匿。聪明的做法是,一面装作仍蒙蔽在鼓里,随时掌握对方行踪;一面查明对方所骗财产的使用流向,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六、高校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作案分子主要采取哪能些方法和手段进行盗窃?

在高校发生的盗窃案件中,作案分子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溜门盗窃、顺手牵羊盗窃、网络及技术盗窃、利用钥匙入室盗窃和利用信用卡(存折)进行盗窃等。

(一)溜门盗窃

利用这种盗窃手段而实施盗窃的发案地大多在学生宿舍,作案分子利用门未锁而溜进室内进行盗窃。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作案分子如果是陌生人,则会以找人或推销商品等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作案分子如果是熟人,则会以找同学或“串门”为由,稍作攀谈后离开。

(二)顺手牵羊盗窃

利用这种作案手段而实施的盗窃案件多发生在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院所。作案分子利用物品在、人不在,或物品在、人睡觉而伺机实施盗窃,作案分子除了一些惯偷之外,还有一些人见财起歹意而实施盗窃,所以往往还带有随机性。

(三)网络及技术盗窃

在高校学生中,利用这种手段而实施的盗窃案件主要体现在网络中,作案分子主要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知识,破译他人的网络账户及密码,或偷记他人的网络账户名及密码,之后盗用他人的网络账户进行上网。

(四)利用钥匙入室作案

作案分子主要利用以前作案时盗得的钥匙或事先配好的钥匙开门入室盗窃。

(五)利用信用卡(存折)进行盗窃这类盗窃案件的作案分子大多是利用同学、朋友的特殊关系而得到被害人的信用卡(存折)及其密码,伺机进行盗窃。因为有关系好这层假象,所以这类案件还有一定的隐蔽性。

(六)“钓鱼”

所谓“钓鱼”,是指犯罪分子用竹竿把学生晾在窗外或窗户附近的衣物钩走,或把纱窗弄开,钩走学生放在桌、凳上的衣服等物品。天气变暖,学生寝室的窗户打开,极易发生此类被盗案件。

七、学生宿舍什么时间容易发生被盗案件?

1、刚入学,宿舍较乱时容易发生被盗。

2、放假前容易发生被盗。

3、假期,学生离校后,易发生撬门扭锁盗窃。

4、同学都去上课时容易发生被盗。尤其是上午第一、二节课时。

5、学生上晚自习,相邻的几个寝室人都走空,熄了灯,也可能发生被盗。

6、夏秋季节,开窗睡觉易发生“钓鱼”盗窃。

7、夏季开门多,易发生趁虚而入的盗窃。

8、学院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外来人员剧增时,发生盗窃的可能性也增加。

9、学院开大会、运动会、考试、开展活动等,因宿舍同学走空,易发生被盗。

八、学生宿舍防盗应注意哪些问题?

宿舍安全是每个同学都必须关注的问题,这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要靠全宿舍的人共同关心的。

1、最后离开寝室的同学一定要锁门,不要怕麻烦,要养成随手关门、锁门的好习惯。切不可图方便,临时出去不锁门,方便了溜门盗窃的小偷。

2、不能随便留宿不知底细的人。年轻人喜欢交朋友是正常的,但不可违反学院的管理规定留宿不了解的人,更不能丧失警惕,引狼入室。

3、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应格外提高警惕。外来人员有的是兜售物品的商贩,如果是房门大开没有人,往往会顺手牵羊偷走衣物、现金、贵重物品等。还有人打扮成学生模样,在宿舍里到处乱窜,一有机会就下手盗窃。

4、如果宿舍管理混乱也是最易发生盗窃案。

5、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钥匙,不要随便借给别人。

九、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现金和贵重物品?发现存折丢失怎么办?

现金最好的保管方法是存入银行。数额较大的现金一定要及时存入,千万不可怕麻烦或者能拖则拖。存钱时要注意输入密码,这样一来即使存折丢失或被盗,也不用担心现金被人冒领。贵重物品不用时最好锁在抽屉、柜子里,以防被顺手牵羊或乘虚而入者盗走。放假离校时应将贵重物品随身带走或托可靠的人保管,不可留在寝室。住在一楼的同学睡前应将现金及贵重物品锁入抽屉,防止被人“钓鱼”。门钥匙切不可随处丢放,价值较高的贵重物品,最好做上特殊的记号,即使被盗,将来被找回的可能性也大些。

当发现自己的存折丢失时,要立即去银行挂失,然后到学院保卫处和公安部门报案,但不可声张,要细心观察、寻找,向保卫处、公安部门提供线索和有关情况。

十、大学生如何才能避免被抢劫?

校园内发生的抢劫案件在时间上多发生在夜晚,地点大多是僻静处。尤其是正在恋爱的同学,不要在光线不好的僻静处行走和逗留,即使是光线好的地方,如路面已无人,也不要逗留。如果必经偏僻路段,要三人以上结伴同行。

十一、大学生遭遇抢劫应如何处理?

大学生若遭遇抢劫,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1、在遭遇持械抢劫时,尽量不要抵抗,避免人身受到伤害;

2、不要惊慌,但要装做很害怕的样子快速将少量的钱物交出,尽量减少损失。

3、一定要尽量看清作案分子的体貌特征和逃跑方向。

4、在案发现场附近寻找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报警,以便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时间和线索。

5、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有可能,就要大声呼救或故意与作案人高声说话。

6、在单人作案且在没有持械的情况下,如果比抢劫人的身体条件或人数处于明显优势,可以借故拖延,环视周围没有同伙时,用语言分散其注意力,之后乘其不备将其制服或逃跑,然后就近扭送保卫处、公安机关或报案。

十二、旅途中遇到坏人抢劫怎么办?

1、当有人在你背后跟踪时,你要注意这可能是坏人要对你下手的征兆,要立即改变方向,并不断地向背后察看,使跟踪你的人知道你已经发现了他的企图;要朝有人有灯光的地方走,到商店、住户、机关等人多的地方寻求帮助;要记住跟踪你的那个人的体貌特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

2、如果你遇到抢劫时,要胆大心细,勇敢机智,想法调动和团结身边的群众,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只有你一人,力量不如犯罪分子大,则更要冷静,损失不大时就“丢卒保车”,以保护生命安全为原则。要尽量记住犯罪分子的身体特征(身高、年龄、衣服、纹身等),及时向保卫、公安部门报告。重要的是智斗罪犯,利用犯罪分子的虚弱本质和心理,可以智取。

第三章  大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一、大学生交通安全的概念与交通事故的危害

交通安全是指不发生交通事故或少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观条件,即指交通参与者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提高警惕,不因麻痹大意而发生交通事故。大学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车辆、道路这三个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断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

二、大学校园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使校园内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许多高校教师拥有私家轿车已不算稀奇,摩托车更是普遍,学生骑自行车的很多,开汽车上学也已不再是新闻了。校园道路建设、校园交通管理滞后于高校的发展,一般校园道路都比较狭窄,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管制,也没有专职交通管理人员管理;校园内人员居住集中,上、下课时容易形成人流高峰等等原因,致使高校的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交通事故经常发生。

三、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

1、校园内易发生的交通事故

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和家庭,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头脑里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同时有的同学在思想上还存在校园内骑车和行走肯定比公路上安全的错误认识,一旦遇到意外,发生交通事故就在所难免。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注意力不集中。

这是最主要的形式,表现为行人在走路时边走路边看书边听音乐,或者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2)在路上玩球等。大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即使在路上行走也是蹦蹦跳跳、嬉戏打闹,甚至有时还在路上进行球类活动,更是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危险。

(3)骑“飞车”。一般高校校园面积都比较大,宿舍与教室、图书馆等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所以许多大学生购买了自行车,课间或下课时骑自行车在人海中穿行是大学的一道风景线。但部分学生骑车技术也实在“高超”,居然能把自行车骑得与汽车比快慢,孰不知就此埋下了祸根。

2、校园外常见的交通事故

(1)行走时发生交通事故。大学生余暇空闲时购物、观光、访友要到市区活动,这些地方车流量大,行人多,各种交通标志眼花缭乱,与校园相比交通状况更加复杂,若缺乏通行经验,那么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就很高。难怪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说:“在各个大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少数学生书读得越多,越不会走路,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越淡薄,不仅在校园里乱骑车、乱停车,在马路上违反交通规则也时有发生。”

(2)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生交通事故。大学生离校、返校,外出旅游、社会实践,寻找工作等都要乘坐各种长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因乘坐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造成群体性伤亡,教训十分惨重。

四、交通事故的预防

1、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发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是最起码的要求。若没有交通安全意识很容易带来生命之忧。

2、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除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外,还必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保证安全。以下两点是大家必须掌握并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的。

(1)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走路时要集中精力,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与机动车抢道,不突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拦,过街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进入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地方。

(2)乘坐交通工具。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等车停稳后,依次上车,不挤抢座位。车辆行驶中不得把身体伸出窗外;乘坐长途客车、中巴车时不能贪图便宜,乘坐车况不好的车,不要乘坐“黑巴”、“摩的”,因为这些车辆安全没有保障。乘坐火车、轮船、飞机时必须遵守车站、码头和机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五、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办法

1、及时报案

无论在校外还是校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想到的是及时报案,有利于事故的公正处理,千万不能与肇事者“私了”。若在校外发生交通事故除及时报案外,还应该及时与学院取得联系,由学院出面处理有关事宜。

2、保护现场

事故现场的勘查结论是划分事故责任的依据之一,若现场没有保护好会给交通事故的处理带来困难,造成“有理说不清”的情况。切记,发生交通事故后要保护好事故现场。

3、控制肇事者

若肇事者想逃脱一定要设法控制,自己不能控制可以发动周围的人帮忙控制,若实在无法控制也要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号码等特征。

第四章  网络安全

一、大学生上网聊天交友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一个现实的人可以以多种身份出现,也可以以多种不同的面貌出现,善良与丑恶往往结伴而行。由于受到沟通方式的限制,人与人之间缺乏多方面、真切的交流,唯一交流的方式就是电子文字,而这些往往会掩盖了一个人原本应显现出来的素质,为一些居心叵测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聊天交友时,必须把握慎重的原则,不要轻易相信他人。

1、在聊天室或上网交友时,尽量使用虚拟的E-mail,或ICQ、OICQ等方式,尽量避免使用真实的姓名,不轻易告诉对方自己的电话号码、住址等有关个人真实的信息。

2、不轻易与网友见面,许多大学生与网友沟通一段时间后,感情迅速升温,不但交换自己的真实姓名、电话号码,而且还有一种强烈见面的欲望。

3、与网友见面时,要有自己信任的同学或朋友陪伴,尽量不要一个人赴约,约会的地点尽量选择在公共场所等人员较多的地方,尽量选择在白天,不要选择偏僻、隐蔽的场所,否则一旦发生危险情况时,得不到他人的帮助。

4、在聊天室聊天时,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或来历不明的文件,往往这些链接或文件会携带聊天室炸弹、逻辑炸弹,或带有攻击性质的黑客软件,造成强行关闭聊天室、系统崩溃或被植入木马程式。

5、警惕网络色情聊天、反动宣传。聊天室里汇聚了各类人群,其中不乏好色之徒,言语间充满挑逗,对不谙男女事故的大学生极具诱惑力,或在聊天室散布色情网站的链接,换取高频点击率,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也有一些组织或个人利用聊天室进行反动宣传、拉笼、腐蚀,这些都应引起大学生朋友的警惕。

二、大学生在浏览网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浏览网页是上网时做的最多的一件事,通过对各个网站的浏览,可以掌握大量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但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尴尬的情况。

1、在浏览网页时,尽量选择合法网站。互联网上的各种网站数以亿计,网页的内容五花八门,绝大部分内容是健康的,但许多非法网站为达到其自身的目的不择手段,利用人们好奇、歪曲的心理,放置一些不健康、甚至是反动的内容。合法网站则在内容的安排和设置上大都是健康、有益的。

2、不要浏览色情网站。

大多数的国家都把色情网站列为非法网站,在我国则更是扫黄打非的对象,浏

览色情网站,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走向性犯罪的道路。

3、浏览BBS等虚拟社区时,有些人喜欢在网上发表言论,有的人喜欢发表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言论,或者反动、迷信的内容。有的人是好奇,有的人是在网上打抱不平,这些容易造成自己IP地址泄露,受到他人的攻击,更主要的是稍不注意会触犯法律。

三、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正在逐渐增强,网络购物也成为一种时尚。但也有人在网上购买的刻录机,收到的却是乌龙茶,网络上大卖的MP3随身听,结果却是一场空。因此在进行网上购物时应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选择合法的、信誉度较高的网站交易。网上购物时必须对该网站的信誉度、安全性、付款方式,特别是以信誉卡付费的保密性进行考查,防止个人账号、密码遗失或被盗,造成损失。

2、一些虚拟社区、BBS里面的销售广告,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特别是进行二手货物交易时,更要谨慎,不可贪图小便宜。

3、避免与未提供足以辨识和确认身份资料(缺少登记名称、负责人名称、地址、电话)之电子商店进行交易,若对该商店感到陌生,可通过电话或询问当地消费团体电子商店的信誉度等基本资料。

4、若网上商店所提供的商品与市价相距甚远或明显不合理时,要小心求证,切勿贸然购买,谨防上当受骗。

5、消费者进行网上交易时,应打印出交易内容与确认号码之订单,或将其存入电脑,妥善保存交易记录。

四、如何避免遭遇网络陷阱,防止网络欺骗?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一些网站或个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会不择手段,套取网民的个人资料,甚至是银行账号、密码,达到个人目的。

1、不要轻易相信互联网上中奖之类的信息,某些不法网站或个人利用一些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常常通过向网民公布一些诸如E-mail、ICQ、OECQ号码中奖,然后通过要求中奖人邮寄汇费、提供信誉卡号或个人资料等方式,套取个人钱物、资料等。

2、不要轻易相信互联网上来历不明的测试个人情商、智商、交友之类的测试软件,这类软件大多要求提供个人真实的资料,往往这就是一个网络陷阱。

3、不要轻易将自己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在网上注册,一些网民在注册成功后,不但要缴纳高额的电话费,而且会受到一些来历不明的电话、信息的骚扰。

4、不要轻易相信网上公布的快速致富的窍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旦相信这些信息,绝大部分都会赔钱,甚至血本无归。

五、如何提高法律意识,预防网络犯罪和利用网络犯罪?

网络在为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看准了这一点,利用网络频频作案,近些年来,网上犯罪不断增长。一位精通网络的社会学家说:“互联网是一个自由且身份隐蔽的地方,网络犯罪的隐秘性非一般犯罪可比,而人类一旦冲破了某种束缚,其行为可能近乎疯狂,潜伏于人心深处的邪恶念头便会无拘无束地发泄。”一些大学生朋友学了一些计算机的知识后,急于寻找显示自己才华的场所,会在互联网上显一显身手,寻找一些网站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肆意浏览网站内部资料、删改网页内容,在有意无意之间触犯了法律,追悔莫及。也有的同学依仗自己技术水平高人一等,利用高科技的互联网络从事违法活动,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

因此,大学生在上网时,应该做到:

1、正确使用互联网技术,不要随意攻击各类网站,一则这样会触犯相关的法律,二则可能会引火上身,被他人反跟踪、恶意破坏、报复、得不偿失。

2、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自以为技术手段如何高明。互联网技术博大精深,没有完全掌握全部技术的完人,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不在互联网上炫耀自己或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活动。

第五章  防止性侵害

一、发生在校园中的性侵害形式有哪些?

(一)暴力式侵害

主要是指侵害主体采取暴力手段、语言恫吓或利用凶器,进行威胁,对女同学实施性侵害的行为。暴力侵害的主体比较复杂,如社会上的犯罪分子混入校园进行强奸为目的,混入女生宿舍或校园内偏僻处伺机作案;也有的是以抢劫、盗窃为目的,见有机可乘或因受害人处置不当而发展为强奸犯罪;还有的是因恋爱破裂或单相思,走向极端,发展成为暴力强奸。这种方式对被侵害对象所造成的伤害会很大,甚至死亡。

(二)流氓滋扰式侵害

主要是指社会上的流氓结伙闯入校园,寻衅滋事,或是某些品行不端正人员在变态心理的驱使下,对女同学进行的各种性骚扰。这些人对女同学的侵害方式,多为用下流语言调戏,以推拉撞摸占便宜,往身上扔烟头,作下流动作等。如夜间,女同学在孤立无援、或处置不当等情况下,也可能发生为暴力强奸或轮奸事件。

(三)胁迫式侵害

主要是指某些心术不正者,或是利用受害人有求于已的处境,或是抓住受害人的个人隐私、某些错误等把柄,进行要挟、胁迫,使其就范。

(四)社交性强奸

这种犯罪行为的主体多是受害人的相识者。因同事、同学、师生、老乡、邻居等关系与受害者本有社会交往,却利用机会或创造机会把正常的社交引向性犯罪。受害人身心受到伤害后,往往还出于各种顾虑不敢揭发。

二、容易遭受性骚扰性侵害的时间和场所

1、夏天,是女大学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季节。夏天天气炎热,女生夜生活时间延长,外出机会增多。夏天校园内绿树成荫,罪犯作案后容易藏身或逃脱。同时,由于夏季气温比较高,女生衣着单薄,裸露部分较多,因而对异性的刺激增多。

2、夜晚,是女大学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时间。这是因为夜间光线暗,犯罪分子作案时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在夜间女大学生应尽量减少外出。

3、公共场所和僻静处所,是女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地方。这是因为,公共场所如教室、礼堂、舞池、溜冰场、游泳池、车站、码头、影院、宿舍、实验室等场所人多拥挤时,不法分子乘机袭击女生;僻静之处如公园假山、树林深处、狭道小巷、楼顶晒台、没有路灯的街道楼边,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建筑内,下班后的电梯内,无人居住的小屋、陋室、茅棚等。若女生进入这些地方,由于人员稀少,极易遭受性侵害。

三、哪些女大学生容易受性侵害?

在性犯罪中,以16-29岁的女性为主要侵害目标。大学女生多数年龄在17-22岁之间,正是青春年华,在年龄构成、身体条件、社会经验等多方面都是犯罪分子首选的性侵害对象。从高校女生受到性侵害的实际情况来看,下面几种类型女学生易受攻击:

1、经常出入社会公共场所,装扮入时,行为不羁的女生。

2、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的女生。

3、作风轻浮,胡乱交友的女生。

4、独处于学生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寝室或其他隐藏场所的女生。

5、怀有隐私,容易被他人要挟的女生。

6、贪图钱财,贪图享受,缺乏观察识别能力的女生。

7、意志薄弱,难拒性诱惑以及精神空虚,无视法纪的女生。

8、夏季衣着单薄,裸露部分较多,曲线毕露的女生。

9、夜晚长时间,独自在室外活动的女生。

四、女大学生如何防止遭遇性侵害?

1、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做到知法、用法。

2、不要轻易相信结识的朋友,更不要单独跟随新认识的人去陌生的地方。

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观察事物的能力,识别是非曲直,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蒙蔽。

4、住宿、出行、量尽结伴,时间、场所要正确选择,特别是约会要选择安全的环境。

5、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的尺度,不要接受超过一般的馈赠,对过分的举动要明确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

五、女大学生在遭遇性侵害时该如何处理?

1、遇到性侵害时,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镇静,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临危不乱的态度可以对罪犯起到震慑作用,使犯罪分子在心理上感到胆怯,进而战而胜之。

2、遇到性侵害时要有坚持反抗到底的信心,软磨硬泡,拖延时间,顽强抵抗。根据周围的环境选择摆脱、反抗、求教的办法。

3、寻求适当机会和方式逃脱。例如可先假装同意,使犯罪分子放松警惕,然后趁他脱衣,使尽全力将他推倒,及时逃跑,并在逃跑时继续呼救。或者出其不意,猛击其阴部,使其丧失侵害能力,趁机逃脱。您如果穿的是高跟皮鞋,还可以以此作为武器,当犯罪分子将您推倒在地时,您可用鞋尖猛击其头部或阴部,再趁机逃跑。

4、采取积极的防卫措施,利用身边的器物或日常生活用具防卫。当发生性侵害时,要想一想自己身上有无可以用作防卫的工具,如水果刀、指甲钳、发夹等,观察周围的环境有没有可以利用的器物,如棍棒、酒瓶、砖、刀械等,当受到侵害时,用其击打犯罪分子要害部位,如头、眼睛、关节等部位,使其丧失侵害能力,趁机逃跑。

5、遭遇陌生人侵害时,要努力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保护好现场及物证,及时报案。

六、女大学生宿舍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1、经常检查门窗。如发现门窗损坏,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修理。

2、就寝前,要关好门窗,在天热时也不能例外,特别是住在一楼的女生,就寝时一定要关好门窗,拉好窗帘,防止他人偷看和进入作案。

3、在校外租房的女生尽量保证两人以上,随时关门,不要让陌生人进入室内。

4、女生宿舍内不要留宿异性,尽量避免单独和男子到宿舍会面。

5、住集体宿舍的女生,夜间上厕所,要格外小心。如厕所照明设备已坏,应带上电筒,上厕所前先仔细查看一下。有的犯罪嫌疑人事先躲藏在厕所里,利用女同学上厕所时伺机偷窥,甚至猥亵或强奸。

6、如有人敲门,要问清是谁再开门。如发现有人想撬门砸窗闯进来,一方面积极寻求救助,一方面准备可供捕斗的东西,作好反抗的准备。

7、节假日期间,其他同学回家,最好不要独自一人住宿。回宿舍就寝时,要留心门窗是否敞开,防止有犯罪分子潜伏待机作案。如遇异常情况,可请一、二位同学同时进去,以确保安全。

8、无论一人或多人在宿舍,当犯罪分子来侵害时,都要保持冷静,做到临危不惧,遇事不乱。一方面求救,另一方面要与犯罪分子作坚决斗争。

七、女大学生出行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1、夜间行走要保持警惕。要走灯光明亮、往来行人较多的大道。对于路边黑暗处要有戒备,最好结伴而行,不要单独行走。如果走校外陌生道路,要选择有路灯和行人较多的路线。

2、女大学生外出时,最好结伴而行,遇有陌生男人问路,不要带路;向陌生男人问路,不要让他带路。

3、不要穿过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防止产生性诱感,短裙过膝,上衣要包肩、不低胸、不露腰;不要穿行动不便的高跟鞋。

4、不要搭乘陌生人的机动车、人力车或自行车,防止落入坏人圈套。

5、遇到不怀好意男人的挑逗,要及时责斥,表现出自己应有的自信与刚强;如果碰上坏人,首先要高声呼救,假使四周无人,切莫慌张,要保持冷静,利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或就地取材进行自卫反抗,还可采取周旋、拖延时间的办法等待救援。

6、一旦不幸遭受侵害,不要丧失信心,要振作精神,鼓起勇气同犯罪分子作斗争。要尽量记住犯罪分子的外貌特征,如面貌、体型、语言、服饰以及特殊标记等等;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尽量提供证据和线索,协助保卫、公安部门侦查破案。

第六章  高校消防安全知识

一、高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1、明火引燃——如在床上点蜡烛,吸烟者乱扔未熄灭的烟头和火柴等,在宿舍内焚烧杂物,在宿舍内使用煤气、液化气不当,使用煤油炉、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不当等。

2、乱拉乱接电线和保险丝——如因电线短路或因接触不良发热而引起火灾;有的甚至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使电路过载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熔断而造成电线起火。

3、使用电器不当——如电灯泡靠近可燃物长时间烘烤起火;使用电热器无人监管而烤燃起火;长时间使用电器不检修,电线绝缘老化、漏电短路而起火等。

4、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高校宿舍内的线路是按日常照明、使用小收录机等情况而设计的,如使用电炉、电饭煲、电热杯、热得快等电器常使电线过载发热而起火。

二、高校火灾隐患的部位和物品有哪些?

1、普通教室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和演示需用火、用电或化学危险物品。

2、视听教室的演播室、电子计算机中心等部位所用吸音材料不少是可燃材料,并安装了碘钨灯和聚光灯等照明设备。

3、后勤维修用火用电多,同时还经常使用易燃液体。

4、实验室内贮有一定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如使用和保管不当,极易引发火灾。另外,在实验进程中常用明火进行加热、蒸馏等实验操作,以及使用电热仪器时用电量过大等等都可能出现危险。

5、学生宿舍、大教室、图书馆、食堂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安全疏散出口不足,甚至被堵塞,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6、食堂、实验室、宿舍等场所用火用电量大,特别是食堂以煤气、液化石油汽等作为燃料,极易发生爆炸起火事件。

7、有些学生不执行学院的安全规定,随意拉扯电源使用电炉做饭、电热杯或“热得快”烧水、电暖风或电热毯取暖、电熨斗熨烫衣物。有些学生使用酒精炉、煤油炉做饭,还有的夜间熄灯后点蜡烛看书,由于使用不当或无人看守而引起火灾。

三、怎样拨打火警电话?

火警电话是专用紧急电话,现在全国统一规定使用的火警电话号码是“119”。当有火警时,第一,打电话时要沉着冷静,就近用寝室的外线电话直接拨打“119”,而后往学院的保卫部门打电话。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来回折腾,延误时间,以致酿成严重火灾;第二,当听到对方报“消防队”时,即可讲清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第三,要注意对方的提问,并把自己所用的电话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第四,当对方讲“消防队来了”,即可将电话挂断,并立即派人在校门口和必经的交叉路口等候,引导消防车迅速到达火场。

四、怎样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

现配的灭火器全部是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要学会其使用方法。

1、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应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迅速赶到着火处。

2、在距离起火点5米左右处,放下灭火器。在室外使用时,应占据上风方向。

3、使用前,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4、如使用的是内装式或贮压式干粉灭火器,应先拔下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

另一只手用力压下压把,干粉便会从喷嘴喷射出来。

5、用干粉灭火器扑救流散液体火灾时,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快速推进,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6、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亦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应迅速向前,将余火全部扑灭。灭火时应注意不要把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防干粉气流的冲击力使油液飞溅,引起火势扩大,造成灭火困难。

7、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使灭火器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扫射,并尽量使干粉灭火济均匀地喷洒在燃烧物的表面,直至把火全部扑灭。

8、使用干粉灭火器应注意灭火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得横卧或颠倒使用,否则不能喷粉。同时注意干粉灭火器灭火后防止复燃,因为干粉灭火器的冷却作用甚微,在着火点存在着炽热物的条件下,灭火后易产生复燃。

五、火灾的预防

1、防止发生火灾的关键,是做好火灾的预防。《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各级政府、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制定的消防条例和规定,以及学院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同学们必须遵守的准则。这些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都是火灾事故教训的总结,要预防火灾,就必须认真学习掌握、严格执行、自觉遵守。

2、在教室、实验室、研究室学习和工作时,要严格遵照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认真检查电源、管线、火源、辅助仪器设备等情况,如放置是否妥当,对操作过程是否清楚等,做好准备工作以后再进行操作。使用完毕应认真进行清理,关闭电源、火源、气源、水源等,还应清除杂物和垃圾。涉及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规定,按照规定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

3、在宿舍,应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在宿舍内吸烟;不乱拉乱接电线;不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电饭煲等学院禁止使用的电热设备;不在宿舍使用明火;不将易燃易爆物带进宿舍;使用台灯不要靠近枕头、被褥和蚊帐等;不在宿舍内焚烧物品;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向管理人员或有关部门报告;爱护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不随意移动或挪做他用;室内无人时,应关掉电器和电源开关等。这些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防患未然的基本防火常识。

六、一旦发生火灾该如何做?

任何一起火灾,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和猛烈阶段。火灾的初起阶段,火源面积较小,燃烧强度弱,易于扑救,只要发现及时立即用灭火器材灭火,均能将火扑灭。

1、大学生发现的火灾一般均在初起阶段,因此当发现起火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勇敢地以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加以扑灭。常见的灭火器材有轻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211、1301等灭火器,各种灭火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清水泡沫灭火器——适于扑灭一般及油类火灾,但不能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使用时,将其倒过来稍加摇动药剂即可喷出。二氧化碳灭火器——适于扑灭一般及电气设备火灾,但不能扑救金、钾、钠、镁、铝等金属物质的火灾。这种灭火器的开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旋转式的,像拧开水笼头开关一样;另一种是压握式的,使用时要先拔掉插销,用一只手拿好喷射气体的喇叭筒,另一只手压握手把(像自行车刹闸一样)。干粉灭火器——适于扑救一般及油类、有机溶剂和电器失火。使用这种灭火器时,要先拔保险插销,然后压握手把即可,有喇叭状的喷射筒的要将喷射筒对准燃烧物。1211和1301灭火器——是高效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一般的液体、气体、电气设备、精密仪器、计算机房火灾。它具有绝缘性好、对金属蚀性小、久存不变质且灭火后不留痕迹等优点。使用方法与使用干粉灭火器的方法相同。在使用上述灭火器时,均应注意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燃烧点,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推进,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灭火效果;同时在灭火时,要尽量使自己处在上风位置。

2、扑救火灾时,应注意先切断火场的电源和气源;同时要注意先转移火场及其附近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实在无法转移的应当设法降温冷却。

3、火灾的发展阶段火势较猛,这种情况下应立即报“119”火警。报警时应沉着镇定,清楚扼要地讲明起火地点(单位、门牌号)、燃烧的物质、火势情况等,同时也应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告诉对方,以便随时联系。报警完毕,应派人在校门口等候,以引导消防车迅速到达火灾现场。除了及时报“119”外,还应立即向学院保卫部门报告。

4、火灾发生后,如果被大火围困,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慌乱,应根据火势情况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争取时间尽快脱离危险区域。

七、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方法

1、争取时间,尽快脱离现场。火灾发生后,不要为穿衣、找钱财等琐碎小事而延误宝贵的逃生时间,要选择与火源相反的通道迅速逃脱险境。现场有浓烟时,应尽量放低身体或是爬行,千万不要直立行走,以免被浓烟窒息。衣服被烧时不要惊慌,可立即在地上翻滚以使明火熄灭。

2、选择通道,果断脱离。如果楼梯已起火但火势并不很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裤或被单由楼上快速冲下。如果楼梯火势猛烈而不能强行通过时,可以利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布条连接成绳子,将一端拴在牢固的门窗或其他重物上,再顺着绳子从窗口滑下。如果火灾威胁严重、有生命危险时,若楼层只有二三层高,可以考虑从窗户跳下,跳前先向下抛一些软质物品,然后用手挟住窗子往下滑以尽量缩短高度,要保证脚先落地以保证生命安全。逃离时千万不要乘电梯,以防电路断掉后被困在电梯中。

3、争取时间,等待救援。当各种逃生之路均被切断时,则应退回居室内,采取防烟、堵火措施,关闭门窗,并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的时间。要用多层湿毛巾捂住口鼻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可向室外扔些小东西,夜晚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的信号。有手机的或室内有电话的,用手机或电话同外界加紧联络,争取时间使外界尽快来救援。

第七章  大学生打工就业陷阱及防范

一、大学生打工就业常见陷阱及防范方法

陷阱1:押金、保证金以及押证件

一些用人单位会要求大学生支付押金,承诺交了押金后就可以上班,但之后又以人员已满等各种借口要求大学生等消息,而且拒绝返还押金,最后就没有音讯了。有的单位收取保证金,称以此“保证”学生按要求上班,并答应在打工结束后归还,可是到结算工资的时候,保证金却不见踪影。多见于临时促销工作中。

★防范方法:不付押金或是协议里写明押金理由一般情况下单位是不应该收押金、保证金的,如果确实要收,要问清理由,并将费用的性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归还等都写进协议中。切记,如果数额太大则宁可放弃打工。因为真被骗了,去诉讼会花更多的钱。没多少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只能吃哑巴亏了。最好不要押任何证件!证件一旦流失,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它来买手机等贵重物品进行诈骗或者伪造证件等不法活动。

陷阱2:皮包公司

王同学去一家开价很高的翻译公司打工,对方的办公地点看起来很正规,工作人员态度也不错,为表示自己工作的诚意,她没有提出与公司签协议,只口头商定一个月发一次工资,分500元底薪和翻译费两部分。一个月后,王同学因故不能继续工作了,可公司却以财务有问题为由,承诺两星期后再付报酬。半个月后,当王同学再去公司索要工资时,却发现那家公司已经不知去向。

★防范方法:通过年检鉴别“皮包公司” 根据法律规定,两年不参加工商年检的公司,会被吊销营业执照,所以有的公司就利用这点跟大学生签订短期合同,骗取免费劳动力。我们可以到工商局查询用人单位最近一年的年检情况(要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并交纳一定的手续费才能查询)。

陷阱3:拒绝与学生签订协议书

有些公司高价招聘临时促销员,但未提及要签订书面协议,如果活动结束后,厂家耍赖走人,你的劳务费无处可讨。

★防范方法:签订权责明确的协议书

大学生打工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有的单位在协议里为自己规定的权利很多,而给大学生的权利很少,这样的协议要谨慎对待,要求其权责明确。签协议书要明确对象,有的用人单位可能耍花招,营业执照上写的是A公司,协议书上写的却是B公司。  

陷阱4:非法传销

2004年7月初,在京读大学的张同学本打算利用暑假打工贴补学费,没想到被高中同学以打工为名骗到河北霸州市,钱和手机也被人拿走。被不法分子限制人身自由2天后,霸州警方将张解救回京。

★防范方法:了解传销特征

传销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在“入会”时告诉你的职责之一是发展更多的人;交纳昂贵的会费;在工作场所很多人群情激昂。如果识别出传销,大学生应立即停止打工,及时报警。

陷阱5:性骚扰、误入歧途

女生张某到一家电子产品销售公司上班,整个公司加上老板只有3个人。刚到公司,老板庄某对她和另一位新招的女员工很好,早上会给两人准备牛奶,午饭还有水果。没多久,庄某开始对她动手动脚,常常假借关心工作对她做出摸手、摸头的举动。有次她无意中说肩膀有些酸痛,庄某就给她做按摩。在一次拒绝与庄独处后,庄将她开除,并拖欠工资不给。

★防范方法:女大学生打工加强防范意识

女生着装应尽量职业化;警惕老板对你的过分亲热、过多表扬,甚至请吃饭;不要轻易答应别人送你回家,晚回家最好让朋友、父母来接或者走人多的地方;尽量不要跟着别人去人少的地方或者鱼龙混杂的场所;公众场合尽量不要喝酒。

陷阱6:临时苦工

小张在建筑工地打工。包工头认识他舅舅,所以答应给他的工资比其他工人高。碍于面子,小张没签书面协议。一个多星期后,小张不小心被大石头砸了脚,当即被送去医院。脚伤养了好长时间,也花了不少钱,可包工头却仅仅支付了一个多星期工资和第一天挂号费。

★防范方法:尽量不做建筑工

大学生一般不具有做建筑工的技能,打这样的工危险度很高,一旦受了工伤,不管是金钱上,还是生理、心理上,对大学生都是损失。而且,许多包工头多半不愿与大学生短期工签协议。律师建议,尽量不要做这样的工作。如果确实需要挣钱,应该尽量找其他工种。

陷阱7:影响学习

有很多同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或急于参与社会实践等原因,有活就干有钱就挣。像发传单、填调查表、家教一下子接好几个工作,一个学期下来,钱是赚了不少,可是由于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打工上,把学习都荒废了,这样可就得不偿失了。

★防范方法:学习是职责

打工对学习肯定会有影响。不管怎样,学习是核心,也是上大学的目的所在,学习始终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不过有的同学只追求“及格万岁”,一心想多打工、积累经验,这样的同学要清楚自己失去的东西,并愿意为其负责才好。

陷阱8:受不明身份者的打工邀请

李同学曾在寝室接到过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各高校找暑期工,并解释道,公司是从一个活动的调查表上得知她的电话的。他的语气很有礼貌,在描述了工作性质、报酬之后,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说可以给李几天时间考虑。李同学考虑再三,决定拒绝。

★防范方法:做公关小姐应当回绝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提高警惕,比如说招公关小姐的多半是不安好心。大学生阅历浅,容易上当,应坚决回绝。如果确实想做,第一,要了解别人做相同工种的经验;第二,应该和辅导员或家长有所沟通,长辈会提出中肯意见。

陷阱9:传销

传销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常见手段如下:

1、抓住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以高回报和“参与创业”为诱饵进行欺骗。

2、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以上课、谈心、感情交流等方式进行思想控制。

3、洗脑后,学生被传销组织提出的平等、互爱等虚拟的东西所迷惑,对传销暴富神话产浓厚兴趣,急于想改变自身现状。

4、以要好的同学、亲友为发展对象,诱使其参与非法传销活动。

5、要求交纳高额传销费用,金额大都在5000元左右。

★防范方法:坚决不参与

首先要明确传销活动系非法活动,了解非法传销的欺诈本质,增强抵制各种诱惑自觉性。其次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轻易告诉他人,以防被人以招聘、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名陷入传销活动。另外要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招聘工作,不要轻信同学、朋友优厚待遇的许诺。如发现不法分子在进行非法传销活动,应及时报警或向学院保卫部门报告。

二、大学生择业时如何防止受骗?

1、尽可能通过组织到人才市场、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上双向选择。这是主要渠道,不要轻率自找门路,学院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他们推上最适宜、最需要的岗位;同时进入上述岗位,一般都是较正式的机构和厂矿、事业单位。

2、不要轻易相信,遇有疑问可多方了解。诸如单位的状况、将要从事工作的性质等,可通过学院有关部门或亲友了解,有条件的也可以亲自登门,实地考察、了解。这样除了防止受骗外,还便于在和用人单位签定合同时,使自己更加主动,防止以后发生一些民事纠纷。

3、一旦遇到麻烦,立即向学院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地方公安机关反映,并注意保留证据,提供有关线索,协助调查,这样才能使你的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

第八章  国家安全知识教育和保密知识教育

一、为什么要在大学生中进行国家安全知识教育?

1、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作为社会政治权利组织的国家及其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它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人民生命财产不被外来势力侵犯;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被颠覆;经济发展、民族和睦、社会安定不受威胁;国家秘密不被窃取;国家工作人员不被策反;国家机构不被渗透等等。任何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均视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国家安全主要内容包括国民安全、领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信息安全等10个方面。

2、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任何情况下不得做有损国家安全的事情,并自觉与一切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我国宪法第五十四条、《国家安全法》第三条中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3、作为中国21世纪的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党和国家对每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领域都有了飞越式的发展,境外一些间谍情报机关和各种敌对势力把中国作为他们进行颠覆、渗透和破坏的主要目标,从没有停止过危害我国安全的活动。他们一方面打着“人权”、“民主”等各种各样的旗号,继续对我国进行政治思想渗透;扶植、资助境内外敌对分子和法 轮 功等邪教组织企图颠覆我国家政权,甚至煽动支持“台独”及其他民族分裂势力,破坏我祖国统一;另一方面,他们正在并将继续利用我扩大开放、加入WTO等时机,以公开的、合法的身份,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收集、窃取、刺探我国经济、科技等情报,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活动。与此同时,国内极少数敌视社会主义的分子,也极力寻求境外一些间谍情报机关和其他敌对势力的支持,与其相互勾结,进行破坏和捣乱。

二、大学生应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1、大学生要始终如一地树立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没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友谊,只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利益”,克服麻痹思想,提高识别能力,不要被“和平”、“友好”、“交往”中一些假象所迷惑,认为世界处处充满爱,认为改革开放的年代,哪有那么多的间谍、特务,看不见隐蔽战线上尖锐复杂的斗争。

2、善于识别各种伪装。大学生在对外交往中,不能只讲友情,不讲敌情,既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能认为国家安全与已无关,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视而不见,失去应有警惕,或出于个人私利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利益;对西方颓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腐朽生活方式等,应自觉地抵制和斗争。

3、发现外教或外籍人员在不恰当的场所宣扬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散布极端的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宣传西方物质文明及拜金主义等等,都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对于收到的反动心战宣传品要及时主动上交,防止扩散,产生不良影响,与外国人接触要及时主动上交,防止扩散,产生不良影响,与外国人接触要严守国家秘密。

4、大学生到国外就读或学习、旅游,行前要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国家安全教育,了解、掌握国家安全知识,不但要做好物资准备工作,还要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提高国家安全和防范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抵制敌对势力的策反、拉拢、威胁、利诱活动,并定其向学院汇报工作、学习情况,同时,要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遵守前往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人家的社会公德和风俗习惯,避免产生误会或出现不应有的问题,绝不能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

5、要克服妄自菲薄等不正确的思想。任何国家都有其自己的安全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源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我国更是地广物博,具有很多“中国特色”的秘密,如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看法,乃至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

三、为什么要在大学生中进行保密知识教育?

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的事项。国家秘密按其秘密程度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按其工作对象分为:科学技术保密、经济保密、涉外保密、宣传报道保密、公文保密、会议保密、政法保密、军事军工保密、通信保密、电子计算机保密等。

1、有国家就有秘密,就需要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国家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上至国家机关,下至单位、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各高校与国外组织或外籍人士的交流、合作更加广泛,这同时也意味着增加了更多的失密、泄密的机会,因此,保密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2、高校是科研的集中地,许多重大科研项目都是在高校中进行。因此,国外一些谍报组织和人员经常利用参观、旅游、讲学、合作研究等各种借口在高校内行走,伺机对一些科研技术,科学成果进行窃密、收买。一些意志薄弱师生,禁不住金钱和物质的诱惑,帮助谍报组织进行窃密活动,造成重大科研、科技泄密,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四、如何防止失密、泄密?

1、学习保密常识,接受保密知识教育,正确认识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增强保密意识,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既要对外开放,扩大对外交流,又要确保国家机密不被泄露,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克服那种有密难保、无密可保的糊涂认识。

2、提高防范意识,做到在对外交往中坚持内外有别。在接触交往过程中,凡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要么回避,要么按上级的对外口径回答,不要随便涉及内部的人事组织、社会治安状况、科技成果、技术诀窍和经济建设中各种未公开的数据资料。

3、在与境外人接触时不带秘密文件、资料和记有秘密事项的记录本,对方向我直接索取科技成果、资料、样品或公开询问我内部秘密,要区别情况,灵活予以拒绝。

4、不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带境外人员参观或进入非开放区。不准境外人员利用学术交流、讲课的机会进行系统的社会调查。不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填写境地外人员的各种调查表,或替他们写社会调查方面的文章。

5、在新闻出版工作中,注意保密原则,不得随意刊载有关国防、科研等事关国家机密的事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文章,要按规定办理审查手续。不得为境外人员提供或代购内部读物和资料。

6、自觉遵守保密的有关规定,做到: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不该记录的机密,绝对不记录;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机密事项;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不在通信中谈及国家机密,不在普通邮件中夹带任何保密资料。保密是公民的义务,也是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每个大学生应该自觉贯彻遵守保密法规,自觉履行保密义务,坚决地同失、泄密行为和窃密行径作斗争。

第九章  心理健康与安全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而持续的生活适应状态。其一,心理健康是指人能适应生活,而对生活中的一切,不论喜怒哀乐,均能平静接受;其二,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这种适应状态是持续稳定的,而非瞬间发生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心理健康表现在十个方面:

一是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二是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

三是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四是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五是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是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是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是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是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十是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什么是不良心理?大学生主要有哪些不良心理表现?

笼统地讲,不良心理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谓不良心理是相对于健康而言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往往表现为心理障碍现象。健康心理是指个人能以积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内外因素、环境、政策的变化,从而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而不良心理或心理障碍是指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异常的心理倾向。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比较集中的方面有:

1、学业方面表现为考试焦虑、成绩不稳定、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专业不理想、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没有学习欲望。

2、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惧、人际冲突、关系失调、孤独封闭、缺乏社交技能等,从而产生自卑、自负、嫉妒、冷漠等不健康心态。

3、恋爱与性方面表现为与异性交往困难、因单相思而苦恋、失恋、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对性自慰行为的过分自责、时常产生性幻想。

4、人生态度方面表现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的本质的认识等问题产生消极的评价倾向。经不起批评、打击和失败。

第十章  遵纪守法

一、大学生应如何接受法纪观念教育?

法纪观是指人们对国家法律制度和组织纪律的看法和态度。法纪观包括法制观和纪律观。开展法纪观念教育,使学生熟知和明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从而增强学习、贯彻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必要性的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坚定不移地去做,哪些事情坚决不能参与或尝试,真正树立是非意识和全局观念。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交友不良;学校教育的失误和管理不力;学生个人的人格缺陷心理不健康等。

(一)熟知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大学生应熟知和掌握《高等教育法》、《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以及学校的《大学生守则》、《学籍管理规定》、《校园治安管理规定》、《违纪处罚条例》、《学校消防管理细则》、《学生公寓治安管理规定》、《水电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的言行。

(二) 应树立正确的法纪观

1、学习掌握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是构成法制观的基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充分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明确权力与义务、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的辩证统一关系等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树立正确法制观的必要条件。

2、注重强化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指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总称。法律意识是法制观的核心。当前,大学生尤其要注重强化自身的宪法意识、市场经济法制意识、守法意识、依法办事意识等,这是树立正确法纪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3、提高用法能力

用法能力是人们运用法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主要表现为运用法律和程度和依法办事的水平。在树立正确的法纪观过程中,既要重视法律知识的积累和法律意识的强化,更要注重在实践中提高用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加强依法自律能力、依法自护能力、依法参与能力、依法斗争能力。

[典型案例1] 2002年2月23日13时10分,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消消跑到北京动物园,走近熊山,向黑熊泼下了硫酸。随着黑熊的惨痛嚎叫,刘海洋迅速逃离。随即刘海洋被北京市公安机关抓获,刘交待此次事件的动机只是为了测验一下熊的嗅觉能力,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判决刘海洋犯故意毁坏财物罪,免予刑事处罚。这一泼,“泼出”了法律盲点。

[典型案例2]  2002年3月下旬,某大学98级学生C同学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趁宿舍没人之机,将同学的笔记本电脑拿走。公安机关接报案后,予以立案侦察。C同学因触犯法律被勒令退学,因其有自首情节和立功表现未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接受处理结果时,C同学痛心疾首,说没有意识到自己触犯了法律。

[案例解析] 以上两个案例中,涉案人因缺少足够的法律意识,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行为会合他人、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思想意识中只有满足个人需求的欲望,缺少法律知识,随心所欲,以至于发生了“无知者无畏”的愚蠢现象,等到发现自己触犯了法律时,为时已晚。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具备较强法制观念、较强的法律素质,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架构。从“修身”做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从善如流、嫉恶如仇、严以律已、“知耻”、“慎独”等优秀道德品质,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以法律已,以德待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纠正小的不良行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任其发展,防微杜渐。法纪观作为执行和维护国家法律制度和组织纪律的思想行为素质,在现代人才素养中具有必不可缺少的主要地位,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应注意加以培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大学生如何有效控制饮酒,避免醉酒?

(一)过量饮酒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1、酒是一种能够刺激和麻痹神经系统的物质。酒精过量,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心率加快,神经麻木,神志不清,自控能力减弱,动作不协调,或出现疲劳、恶心、呕吐,严重者还会出现酒精中毒现象。

2、醉酒后,由于神志不清、身不由已,一种原始的冲动使人变得野蛮、愚昧、粗暴,异常的兴奋,又能诱导人为所欲为,出现迷离恍惚而又洋洋自得的举止。人在此种失去理智的状态下很容易对周围的人进行破口谩骂、动手殴打,看啥都不顺心或者从事一些莫明其妙、超出常规的破坏活动。

3、经常喝酒会导致学业荒废,很难想象一个沉迷于酗酒的人还能潜心于钻研什么学业。醉酒的程度同智力恢复所需的时间大致成正比,在当今知识飞速更新的信息化时代,不难推算出,一个经常醉酒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上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4、醉酒后,神精处于高度亢奋,稍许的刺激都可能导致惹是生非。醉酒的人动辄摔倒、撞伤,酒后开车酿成大祸的事件比比皆是;酒后溺水身亡、自食恶果之类的悲剧不乏其例;酒后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伤害他人过铁窗生活的屡见不鲜,惨痛教训极为深刻。为此,我国有关法律规定,醉酒的人违法犯罪,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在饮酒问题上应注意纠正的糊涂观念和错误做法

引起人们酗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要特别注意克服以下糊涂观念和错误做法:

1、“今朝有酒今朝醉”、“借酒消愁”。这里表现的实质是逃避现实、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2、自命风流高雅,试图借酒引发冲动,产生某种“灵感”,到头来“灵感”未寻到,自身却醉乱如泥,而失去正常理智。

3、片面理解“酒逢知已千杯少”,以为交朋结友离不开饮酒作乐。事实上好多例子说明“酒肉朋友”未必靠得住。

4、错误地认为“男子汉天生应当会喝酒”。其实,用这种标准来衡量“男子汉天生应当会喝酒”。其实,用这种标准来衡量“男子汉”未免失之偏颇。“会酒未必真豪杰,忌酒如何不丈夫?”

5、为达到其某种目的而特地设酒摆宴,饮酒为名,交易是实。

6、逢场作戏,为“助兴”而即席端杯,或出于好奇而涉足,这种人最容易成为被摆弄的对象。

7、故意饮酒滋事,耍酒疯,实则是出于报复和渲泄的目的以歪就歪装糊涂,用酒状掩盖其自身不正当的言行。

8、硬着头皮充好汉,在酒桌上“舍命陪君子”,“为知已即便是敌敌畏也喝下去,一醉方休”。这种人总想博得他人的诚服,而最终往往授人以笑柄。凡此种种,其中不乏陈腐观念和陈规陋习,有些则是嗜酒者的自欺欺人的贪杯“口实”。当

你举起酒杯时,不妨反复思忖,你是“为何而饮”、“为谁而饮”、“事出哪桩”、“今朝饮酒又是为哪番”?这些应该引起同学们的深思。

(三)合理控制饮酒,预防酗酒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校园里不准经营烈性酒,学生守则有严禁酗酒的规定。问题在于你是否真有诚意,是否真正认识到了酗酒的危害性。如果确有禁酒的诚意,深切体会到酗酒的危害,那么你不妨试一试如下方法:

1、不要把不会喝酒当全一种遗憾,人群中,滴酒不沾者毕竟是大多数。要做到始终如一地禁酒,最难过的关是亲朋相聚、朋友相约的场合。不要被那些“今天难得一聚”、“不同寻常的聚会”等之类的言语所打动,这时最好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时开席即声明自己不会喝酒。谢绝要有礼貌,但态度要坚决,不要给人以“在讲客气”的错觉;二是主动倒上一杯饮料或茶水作陪;三是不喝酒是一种权力,态度要大方得体。

2、无论自斟自钦还是群饮,都不要忘记“节制”、“适度”,同时要注意几个细节问题:

(1)饮酒之前先吃点东西,空腹饮酒是最容易醉倒的。

(2)“干杯”,本是礼节性辞令,演化到“一饮而尽”,实属一种错觉。要尽量避免“干杯”,低斟浅饮并不失风雅。

(3)记住自己的酒量,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4)喝酒已感到不适,或产生反应时,联想一下自己和他人醉酒时难看的情景。

3、多人在一起喝酒,最容易发生酗酒和醉酒的现象,醉酒往往有一个过程,酒多话也多,从语言上看,大体经历如下四个阶段,饮酒者要注意掌握。

(1)真言快语

相互之间,好言劝酒,不时也有怀抱某种目的,选中某个特定对象甜言蜜语集中相劝的。

(2)豪言壮语

酒过数巡,有了几分醉意,往往出言不逊,漫天夸海口,大话不绝于耳。有此征兆,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停止继续饮酒。

(3)胡言乱语

当酒量过度,不胜酒力者,酒性开始发作,神志不清,思维紊乱,语无伦次,断断续续,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然而,无休止“再干最后一杯”的情景,恰巧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此时的鼓动行为无异于落井下石。

(4)不语不行

这是醉酒后无可奈何、身不由已的一种表现形式,情况严重的,必需采取治疗救护措施。应该指出的是,一个真诚的人是不忍看到自己的同窗好友酒后出洋相的。同学、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照,知已知彼,当止则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免失节、失当、失度,产生不应有的后果。

[典型案例1] 2002年秋,某高校一专科生在其家中死亡。经当地公安机关侦查后排除了他杀和自杀可能,经解剖病理查明,该学生系乙醇中毒而死。因过量饮酒丧失生命,真是不值得。

[典型案例2]  1999年11月某高校学生在饭店过量饮酒,不听劝阻,将该饭店桌椅砸坏,用手将隔断玻璃打碎,结果自己右手腕被玻璃扎伤,血流不止,缝合

10余针。该学生不但受到治安处罚而且赔偿饭店餐具、桌椅等1100元。

[案例解析]近年来,高校学生醉酒、酗酒现象日趋严重,而且,酒后滋事造成的伤害的不乏其人,同时给学校和同学自己带来不良影响。以上三个案例,受害人都是因为醉酒引起。醉酒后由于神经受到刺激,导致行为失常,丧失理智,或直接为酒所害(中毒),或间接为酒所害(醉酒滋事)。在很多大学生人身伤害的案件中,很多都是因为当事人醉酒引起,或酒后自残,或失手将他人打伤、打死。醉酒事小,但因醉酒醒来后追悔莫及。正因为饮酒有上述危害,为了保证同学们健康成长,维护正常校园秩序,有关部门规定,大学生在校园内一般是不允许喝酒的,更不许酗酒。

三、学校为什么要禁止大学生赌博?如何抵制和拒绝参与赌博?

赌博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是利用赌具,以钱财作赌注,以占有他人利益和赢利为目的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

1、大学生参与赌博有面害而无一利:

(1)经常赌博会荒废学业,违反校规校纪。赌博很容易上瘾,既花费精力又浪费时间,因而不可能遵守学校正常的作息时间,不可避免地要违反校纪。有的因长期熬夜,精神萎靡不振,就难免迟到、早退、旷课,即使勉强进了课堂,注意力不可能集中,有的干脆白天在寝室蒙头号大睡,晚上继续“挑灯夜战”。将功课放置一旁,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于因多门课程不及格而被迫退学。

(2)破坏同学关系,影响正常秩序。赌博是群体的违法犯罪活动,直接牵涉人际关系。一旦参与赌博,赢了的不会满足,输了的总想“返本”(把输的捞回来)

,这样,长此以往无休止地继续下去,势必会影响同学关系,同学之间的互助、友爱之情往往会被利害关系所替代。同时,赌博活动不可避免地影响周围环境,绝大多数不愿意参与赌博的同学有碍情面又不便或不敢出面直接制止,想学习、想休息、想从事其他娱乐活动者往往忍气吞声。时间一长,不满意、不信任的气氛必然产生。

(3)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表明,高校学生中因参与赌博被学校给予开除学籍、留校察看之事时有发生,而因赌博走上了违法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

2、大学生欲抵制和拒绝参与赌博,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1)要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违法往往从违纪开始。

(2)充分认识赌博的危害,自觉培养高尚的情操,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充实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

(3)要防微杜渐,分清娱乐和赌博的界限。很多赌博成瘾的人都是从“赢饭”、“水果”、“派夜宵”、“来烟”、“带点刺激”、“不能空手玩”等开始的,久而久之,胆子壮了,胃口也大了,从而陷入赌博的泥潭。
(4)思想上要警惕,不要因为顾及朋友、同学的情面而参与赌博,遇到他人相邀,要设法推脱决不参与。

(5)要从根本上关心和爱护同学出发,及时制止他人参与赌博,必要时要向老师和学校有关部门报告。

[典型案例] 某校同寝室四名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后来受到社会上赌博风气的影响,打麻将赌博逐渐上瘾,经常围坐在一起赌博至凌晨两、三点钟,有时兴起时还通宵达旦。平时作业不做,更无心钻研。上课时间到了,他们还来不及洗漱,空着肚子,慌慌张张、恍恍惚惚进教室,在课堂上打瞌睡,鼾声大作,教室一片哗然。有一个忘了戴眼镜,脱口就说:“哎呀,我的两筒(眼镜)丢了!”时间一长,四个人学习成绩全面下降,考试不及格,同时留级。

[案例解析]  赌博是一种丧失理性,对人生缺乏信心,甚至是玩世不恭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对生活、学习和前途缺少足够的认识,生活中缺少积极向上的动力和信心,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一旦迷恋赌博便难以自拔,无端地耗费了大好的学习时光,荒废学业,往往是赢了之后还想再赢,输了之后还想再捞,愈陷愈深,即便是万贯家财,最终也难逃一空。大学生在经济上并不独立,更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持作为赌资,甚至于有些同学输钱之后,连生活费都无法解决,现实的窘迫和无耐会令他们铤而走险,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为筹集赌资,不惜偷盗、抢夺,以身试法,走上一条不归路。

四、学生为什么要远离毒品,如何预防毒品侵袭?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冰 毒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吸食(包括注射)毒品或欺骗、容留、强迫他人吸食毒品,以及非法从事制造、贩毒已成为全世界的社会公害,每个大学生都不可染指,要充分认识其危害。

(一)毒品能够带来的危害

1、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吸食毒品形成瘾癖后会产生强烈的病态反应,如:烦躁不安、失眠、疲乏、精神不振、腹痛、腹泻、呕吐、性欲减退或丧失。人体内的毒品达到一定剂量后会刺激脊髓,造成惊厥,乃至神经系统抑制,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静脉注射毒品又是传染肝炎、肺炎、性病及艾滋病等多种传染病传染的重要途径。

2、摧残意志和精神,荒废学业。吸食毒品使人逐渐懒惰无力,意志衰退,智力和主动性降低,记忆力减退,致使学业荒废。

3、吸毒是诱发犯罪的重要原因:

(1)毒品不仅危害人的身体,摧残意志,而且还能使人丧失理智和人格。

(2)吸毒耗资巨大,诱发吸毒者为解决毒资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诈骗、杀人、贪污、受贿、卖淫等犯罪道路。

(3)“法 轮 功”实行严格的精神控制。一般是通过引诱、“洗脑”和恐吓这三步曲达到对练功者进行精神控制的目的。先以祛病健身为诱饵,以“真、善、忍”为幌子,引诱人们练习“法 轮 功”;接着要求练功者不断“学法”,与其他学说一刀两断,达到非“法 轮 功”不练、非“法 轮大法”不信的痴迷状态。

(4)“法 轮 功”编造了形形色色的歪理邪说。如“地球末日论”、“地球爆炸论”等歪理邪说,人为地制造恐慌心理和恐怖气氛,以使练习者膜拜和追随他这个万能的“救世主”。此外,李 洪 志还编造荒诞的“消业说”,使无数练功者贻误治疗时间,造成或死或伤或精神失常,酿成了一幕幕惨剧。

(5)“法 轮 功”大肆敛取钱财。邪教教主大都是非法敛取钱财的暴发户和吸血鬼,李 洪 志亦不例外。现已查明,“法 轮 功”为敛取信徒的钱财,大量组织书籍、画像、音像制品、练功服、徽章等“法 轮 功”系列产品的非法出版、生产和销售。李 洪 志及其他核心人物从中聚敛了巨额财富 ,成为名副其实的暴发户。

(6)“法 轮 功”属于秘密结社性质的非法组织。与其他邪教组织一样,“法 轮 功”建立了一套严密且诡秘、活动诡秘、策划闹事诡秘,不仅外界难知其内幕,而且一般练习者出不得其详。李 洪 志在国外发布一道秘密“指令”,几天内即可通过严密的组织系统和先进的通讯手段传达到所有练功者。

(7)“法 轮 功”危害社会。

“法 轮 功”是一个对抗现实社会,给我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典型邪教组织,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该组织策划非法聚集,煽动和组织围攻学校、公民家庭、报社、电视台、政府机关,甚至聚集在中南海周围进行非法示威。事实证明,“法 轮 功”的所作所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

3、大学生要远离邪教“法 轮 功”。高校既是“法 轮 功”的主攻目标,也是“法 轮 功”危害较大的“重灾区”。有极少数教职员工和大学生参加了“法 轮 功”组织,练习“法 轮 功”,传播“法 轮 功”,一些人甚至参加“4.25”聚集事件,参加示威和“护法”活动。有的大学生中毒较深,在“法 轮 功”被定为邪教后,仍然执迷不悟,参与上访和非法集会示威活动,不惜荒废学业,不顾亲友的规劝,不听老师同学的忠告,到了如痴如醉、走火入魔的地步。李 洪 志操纵的“法 轮 功”邪教组织,祸国殃民,少数大学生也深受其害。

4、大学生要坚决抵制邪教的侵害。

(1)大学生应当参加合法的社会组织,参与健康向上、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包括体育健身活动。大学生不能参加邪教组织、会道门或其他以祛病健身、修心养性为幌子的非法组织活动,要经常保持政治警惕性,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防止当当受骗或做与法律相悖之事。

(2)警惕境内外反动宗教组织对我国的宗教渗透。对于披着宗教外衣的人进行的违法犯罪的反革命破坏活动,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曾经有一个学校的几位同学上街遇到一些人在散发宗教宣传品,并附有圣经讲习班的听课证,他们认为听听圣经,增加点知识也未尝不可,便报名参加了,没想到参加了非法宗教组织。同学们千万要提高警惕,切不可因为一时的好奇陷入反动宗教组织编织的陷阱。

(3)如果接到了散发或邮寄的宗教宣传品或参加宗教组织的活动的邀请信,

切不可轻易参加或将宗教宣传品在同学、朋友中散发,而应主动报告学校保卫部门或党组织,并配合学校进行工作。另外,我国原则上不允许教徒在家里聚会举行宗教活动,如果有人邀请参加家庭宗教聚会,你应该婉言谢绝。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我们相信在大学期间你能够避开宗教问题对你学习的干扰,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

[典型案例]  2001年1月23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在校大学生陈果,因痴迷法 轮 功在天安门广场自焚,造成终身残疾的严重后果。陈果习练法 轮 功之前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国内的小提琴大赛中多次获奖。1998年她在其母亲的影响下,开始练习法 轮 功,被李 洪 志的歪理邪说蒙骗,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以至于最后走向自残的道路。

[案例解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大学生思想状况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心态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如较为普遍存在以自我成长为中心的成才观;又如,新形势下大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等,这就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就是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主体性、兼容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的思想素养稍有松动的情况下,一些反动的、腐朽的、迷信的思潮便会乘虚而入,占据了他们的思想阵地,玷污了他们的灵魂,以至于做出一系列愚蠢

的事情。

上一条:《长春师范大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

关闭